在大數人看來,《水滸傳》是一部徹頭徹尾的悲劇。剛接受招安時,梁山大軍對外征戰遼國、對內討伐田虎王平,未折一人、頻頻取勝,勢力越來越大、士氣越來越高。
但是與方臘對決中,諸多好漢卻一個接一個地犧牲了,最終戰死、病死者達七十多人,才換來一場慘勝。
犧牲這麼多兄弟,人們不禁要思考,招安決策是否正確,用犧牲換來的官職是否值當?
梁山接受招安,起決定作用的是老大宋江。宋江決定接受招安,其實有兩重考慮:一是受忠義信念影響,尋求最高級自我價值,二是審時度勢分析實力,謀劃梁山出路。
人稱「孝義黑三郎」的宋江確實人如其名,從小烙上了忠君愛國的思想烙印,成長中一直在追求正統社會的認可,追求國家官府的工作。可是,造化弄人,他被迫落草為寇。
即便落草,宋江始終以忠義形象立身,致力于糾正梁山「國家對立面、百姓對立面」的形象。在他的心里,帶領梁山眾人得到國家認可、正統思想認可,才有意義,才能體現他老大的價值。
因此,為了招安的順利進行,他千方百計說服一眾兄弟。當然,宋江并不是理想主義者,他也對梁山的真實情況做了深入分析,才下定決心接受招安。
他認為,一百零八條好漢,帶領著幾萬士兵,單論數量確實是兵多將廣,但從質量上分析,卻顯得有些差強人意。
首先說將軍級別,像林沖一樣專業的帶兵人,少得可憐;大部分是像武松一樣的勇武之人,單打獨斗是一把好手,但帶兵打仗根本沒有經驗;還有一部分像時遷一樣雞鳴狗盜之徒。
然后說士兵素質,沒有正規訓練和秩序,數萬人的集體,靠著哥們義氣維持關系。面對真正持久的戰爭,戰斗力和補給線難以支撐。
最后說社會環境,當時宋朝政權比較安穩,朝廷有能力對付一個占島為王的土匪集體。對于朝廷來說,失敗多次也不可怕,只要有一次勝利,梁山就灰飛煙滅了。
梁山的實力如此,如果一意孤行對抗朝廷,勢必會等來剿殺,與其最后集體覆滅,接受招安或許也是一條出路。
雙重因素考慮下,宋江和梁山好漢們接受了招安,只是沒想到「被朝廷認可」的路如此艱難。
朝廷對于招安后的梁山好漢們,始終不信任,并沒有給予任何封賞,而是要求他們通過為國出戰,憑借軍功來獲得功名。
宋江等人天真的以為,朝廷確實需要論功行賞,只要拿出有誠意的「投名狀」,自然會被認可。所以,當皇帝派遣他們出征時,并未有絲毫猶豫。
其實,梁山苦心謀劃的招安大業,在狡猾的皇帝和高俅眼里卻只是一枚棋子,目的就是利用他們去鎮壓其它農民起義勢力——方臘、田虎和王慶。
梁山大軍對田虎和王慶的征討,進展的很順利,沒有損失一位好漢就取得了勝利。
這樣輕松的勝利,滋長了梁山好漢們的輕敵心理,他們不顧長期征戰兵馬疲勞、初入南方水土不服等問題,輕易出兵迎戰以逸待勞的方臘,自認為輕松的勝利變成了艱難的鏖戰,70多個兄弟戰死。
犧牲掉這麼多兄弟,對梁山好漢們來說,心理上很難接受。表面的勝利在他們看來,其實是一場徹頭徹尾的失敗,是招安大計的失敗,是軍心士氣的潰敗。
因無法面對兄弟們的犧牲,武松、燕青等5人主動離開了宋江,或許在他們心里,已經不再認可這位大哥了。
其他活著的二十七位好漢,跟隨宋江回京復命,接受賞賜去了。
經歷了朝廷賦予的生死考驗后,宋江等二十七人被授予了官位。
宋江,作為先鋒大將,被授予武德大夫、楚州安撫使兼兵馬都總管。那麼,這兩個官職頭銜到底是多大的官、有多大的權力?
首先說武德大夫,它是宋朝時期武官的官階,只是一個虛職,與現實權力并不掛勾、與俸祿待遇也不掛勾。
宋朝的武官官階共有53階,其中武德大夫排在第28階。如果非要與今天的軍官等級相類比,應該相當于團一級軍官。
再說說楚州安撫使兼兵馬都總管,它相當于今天的市長兼軍分區司令。
在宋朝時期,地方行政劃分為兩級,低一級是縣,高一級是府、州、軍、監。州一級的地方行政長官就是安撫使,軍事長官就是兵馬都總管,在當時是三品大員。
有人會說,宋江當了市長兼軍分區司令,死了那麼多兄弟也值了。值不值,等會再下定論。
根據《元豐九域志》記載,宋江獲封時期,宋朝國土面積280萬平方公里,全國有府級政府14個,有州級政府240多個。
今天960萬平方公里的中國,有1347個縣。古今對比,宋江的權力范圍僅僅相當于今天的一個縣。宋江的忠心,換來的僅僅是一個武官榮耀和一個實職小官。
從賞賜的官職來看,朝廷對于梁山的態度,利用之心更大,就是想通過征遼、剿匪等任務削弱他們的實力,再通過封官賞賜離散他們,最終徹底將梁山消滅。
做了楚州安撫使兼兵馬都總管的宋江,最終也沒能躲過朝廷的清算和奸臣的陷害,高俅在皇帝賜酒中下毒,將他毒死了。可憐的李逵,也被宋江一起「帶走了」。
宋江的死,意味著梁山好漢的故事徹底落下帷幕,在傳統社會、封建專制下,他們的結局注定是悲慘的。
綜上所述,成也宋江、敗也宋江,他憑借著一己之力,推動了梁山的發展壯大,又執著于一個念頭,把梁山帶上了一條不歸路。如果非要去評價,他用犧牲七十多個兄弟換來的楚州安撫使,實在不值!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
責任編輯:
嚴禁無授權轉載,違者將面臨法律追究。